新聞中心

新聞中心

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對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的抗炎效果

2024-08-25

小兒尿布皮炎是新生兒和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,臨床表現(xiàn)為臀部發(fā)紅、皮疹、糜爛等,嚴重時會并發(fā)細菌感染而引起全身性感染,對新生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。小兒尿布皮炎多屬變應性接觸性皮炎(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,ACD),臨床上ACD患者病變部位皮膚會出現(xiàn)增生變厚、紅斑及苔蘚樣變,并伴有瘙癢,屬于典型的Ⅳ型超敏反應。目前國內外用于治療ACD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、抗組胺藥及免疫調節(jié)劑等,這些藥物長期外用有導致皮膚萎縮、色素沉著、繼發(fā)感染等副作用,并且停藥后病情易反復發(fā)作,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。油茶籽油是油茶籽經過壓榨、浸出等方法制得的木本植物油,具有“油中珍品”的美譽。研究表明,油茶籽油中除較高含量的油酸、亞油酸外,還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,如角鯊烯、甾醇、生育酚、茶多酚等,具有防衰老、抗炎、抗腫瘤等多種功能。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中生理活性成分及含量各有差異,用于預防及治療ACD的效果也不同,且目前尚未明確油茶籽油中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。除油茶籽油外,棉籽油與菜籽油中富含的亞油酸、維生素E、萜烯和酚類物質等也均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,民間也有采用二者涂抹皮膚進行消毒愈傷的做法。因此,研究以幼齡小鼠ACD模型為研究對象,以棉籽油與菜籽油作為對照,分析不同加工方式油茶籽油對小鼠耳廓腫脹的緩解效果,并探究主要作用物質,以期為油茶籽油外用治療小兒尿布皮炎提供理論依據(jù)。

1.材料與方法 
1.1 試驗材料
油茶果,江西神州通油茶科技有限公司(2020年10月采摘自廬山市);二級壓榨棉籽油、二級壓榨菜籽油,購買于九江市場。PF級KM小鼠,江西中醫(yī)藥大學動物實驗室。角鯊烯、油酸、亞油酸、生育酚、沒食子酸等均為分析純;2,4-二硝基氟苯(DNFB)、硫化鈉;小鼠TNF-α ELISA試劑盒、IL-6 ELISA試劑盒、IL-1β ELISA試劑盒,江蘇酶免實業(yè)有限公司。70型雙螺桿壓榨機;DD85G 型單螺桿定點壓榨機;臥式楔子壓榨機,木制自組裝;超臨界流體萃取儀。
1.2 試驗方法
1.2.1 不同加工方式
油茶籽油的制備油茶果經自然干燥脫殼獲得油茶籽。將油茶籽經150 ℃加熱10 min,通過雙螺桿壓榨機壓榨制油,過0.15 mm(100目)孔徑濾網(wǎng)過濾得到熱榨油茶籽原油;將熱榨油茶籽原油經50 ℃水化脫膠、80 ℃堿液脫酸、活性炭脫色(活性炭添加量為原料質量的0.5%)及0 ℃冬化過夜制備熱榨精煉油茶籽油;采用單螺桿定點壓榨機壓榨油茶籽制油,經過精濾即為低溫壓榨油茶籽油;將油茶籽粉碎后于100 ℃下蒸料20 min,壓制成餅狀后采用臥式楔子壓榨機人工擠壓制油,經過24 h沉淀后取上層清油即為土榨油茶籽油;將油茶籽粉碎后過1.2 mm網(wǎng)孔篩,采用超臨界流體萃取儀在溫度60 ℃、壓力30 MPa、萃取時間1 h條件下制備油茶籽油(以下簡稱“超臨界CO2油茶籽油”)。

1.2.2 動物試驗

預防性給藥組:取6周齡小鼠,正常喂養(yǎng)5 d后隨機分成7組,每組5只。首先采用10%硫化鈉溶液對小鼠腹部脫毛,涂抹60 μL含5%二硝基氟苯的丙酮,用棉簽揉搓吸收。正常喂養(yǎng)4 d后,在小鼠左耳耳廓處涂抹15 μL含5%二硝基氟苯的丙酮進行造模,用棉簽揉搓吸收。1 h后在每組小鼠左耳耳廓相應位置涂抹20 μL不同植物油,用棉簽揉搓吸收,并每隔2 h重復一次,直至給藥8次,右耳不做處理。有效成分組:將造模后給藥組處理中的植物油替換成額外添加50 mg/kg沒食子酸、100 mg/kg角鯊烯和100 mg/kg生育酚的低溫壓榨油茶籽油,以及油酸和亞油酸,其他處理與造模后給藥組一致。
對照組:以正常喂養(yǎng)且不做處理的小鼠作為陰性對照組,造模后不給藥的小鼠作為陽性對照組。試驗完成后,所有試驗小鼠從眼球采血于1 mL離心管中,37 ℃水浴1 h后,5 000 r/min離心10 min,取血清存于-20 ℃冰箱備用。用6 mm打孔器剪下小鼠雙耳給藥對應部位并稱量,隨后放入4%多聚甲醛中進行固定。
1.2.3 小鼠耳廓腫脹率與腫脹抑制率的測定分別按式(1)和式(2)計算小鼠耳廓腫脹率(S)和腫脹抑制率(I)。
圖片
式中:m1和m2分別為小鼠打孔左耳廓和打孔右耳廓的質量;S0、S1、S2分別為陰性對照組、陽性對照組和造模后給藥組小鼠耳廓腫脹率。     
1.2.4 小鼠血清中TNF-α、IL-6和1L-1β含量測定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采用ELISA法檢測小鼠血清中TNF-α、IL-6和1L-1β的含量。
1.2.5 小鼠耳廓腫脹組織病理觀察
小鼠耳廓腫脹組織病理觀察采用常規(guī)病理切片并用HE染色:將1.2.2固定的耳廓,用乙醇梯度脫水,二甲苯透明,石蠟包埋后切片,HE染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。  
1.2.6 小鼠耳廓組織NF-κB表達分析
按1.2.5對小鼠耳廓腫脹組織切片后,用過氧化氫處理10 min,再用枸櫞酸液高壓修復 2 min,加入NF-κB一抗冷藏過夜,磷酸鹽緩沖液(PBS)清洗后二抗室溫處理15 min,PBS再次清洗后用DAB顯色,蘇木素復染,乙醇脫水,二甲苯透明,樹脂膠封片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,采用Image J圖像分析軟件測量NF-κB陽性表達區(qū)積分光密度(IOD),并通過陽性像素面積計算平均光密度。
1.2.7油茶籽油主要成分測定
油酸、亞油酸含量測定參考GB 5009.168—2016中第三法;總酚含量測定參考武利梅的方法;角鯊烯含量測定參考NY/T 3673—2020;生育酚含量測定參考GB 5009.82—2016中第一法。
1.2.8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與分析
數(shù)據(jù)結果以“平均值±標準差”表示,采用Origin作圖,SPSS19.0統(tǒng)計軟件進行統(tǒng)計學分析,用Duncan多重比較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。
2.結果與分析
2.1 不同加工方式油茶籽油對ACD小鼠的抗炎效果
2.1.1 對耳廓腫脹的抑制效果
不同加工方式油茶籽油對ACD小鼠耳廓腫脹率和腫脹抑制率的影響如表1所示。
圖片
由表1可知,,基于耳廓腫脹程度分析,利用油茶籽油對ACD進行預防效果一般,超臨界CO2油茶籽油能夠顯著抑制ACD小鼠耳廓腫脹。
2.1.2 對炎癥因子、組織病理與NF-κB表達的影響
2.1.2.1炎癥因子
不同加工方式油茶籽油對ACD小鼠血清中炎癥因子的影響如表2所示。
圖片
由表2可知,在預防性給藥組中,預先擦涂超臨界CO2油茶籽油能夠顯著降低TNF-α和IL-6含量,有利于減輕小鼠炎癥。
2.1.2.2 組織病理
低溫壓榨油茶籽油因其加工溫度較低,無需精煉,能夠很好地保留營養(yǎng)成分,具有優(yōu)良的抗氧化穩(wěn)定性和貯藏性能。土榨油茶籽油工藝簡單,也不經過精煉。二者在造模后給藥組中效果雖遠不及超臨界CO2油茶籽油,但對小鼠耳廓腫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(見表1),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癥因子TNF-α、IL-1β和IL-6的含量(見表2)。因此,考察外用低溫壓榨油茶籽油、土榨油茶籽油和超臨界CO2油茶籽油對ACD小鼠耳廓組織的影響,結果見圖1。
圖片
2.1.2.3 NF-κB表達
考察外用低溫壓榨油茶籽油、土榨油茶籽油和超臨界CO2油茶籽油對ACD小鼠耳廓腫脹組織NF-κB表達的影響,結果見圖2。
圖片
由圖2可知,與陰性對照組相比,陽性對照組小鼠耳廓組織中NF-κB陽性表達量顯著提升,平均光密度提升了38.78%。3種油茶籽油施藥后,ACD小鼠耳廓組織中NF-κB陽性表達量無顯著變化。與陰性對照組相比,超臨界CO2組的平均光密度增加了12.62%,但無顯著差異。
2.2 油茶籽油中治療小鼠ACD的物質探究
2.2.1 超臨界CO2油茶籽油與低溫壓榨油茶籽油的主要活性成分
低溫壓榨油茶籽油與超臨界CO2油茶籽油均為低溫制取工藝所得油脂,其活性成分含量較熱榨等方式提取的油茶籽油更高。超臨界CO2油茶籽油與低溫壓榨油茶籽油的主要活性成分見圖3。
圖片
由圖3可知,兩種油茶籽油中油酸、總酚與角鯊烯含量無顯著差異,超臨界CO2油茶籽油的亞油酸和生育酚含量顯著高于低溫壓榨油茶籽油。
2.2.2 活性成分對耳廓腫脹的抑制效果
為了進一步探究油茶籽油中活性成分的抗炎效果,向低溫壓榨油茶籽油中分別添加50 mg/kg沒食子酸、100 mg/kg角鯊烯和100 mg/kg生育酚,同時將油酸和亞油酸(油茶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)外用于ACD小鼠,探究這些活性成分的抗炎效果。油茶籽油中不同活性成分對ACD小鼠耳廓腫脹率和腫脹抑制率的影響見表3。
圖片
由表3可知,亞油酸和亞油酸甲酯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。
2.2.3 活性成分對炎癥因子、組織病理與NF-κB表達的影響
2.2.3.1 炎癥因子
油茶籽油活性成分對ACD小鼠血清中炎癥因子的影響見表4。
圖片
由表4可知,除了角鯊烯組的IL-1β外,這3組中的3種炎癥因子含量均低于低溫壓榨油茶籽油,但高于超臨界CO2油茶籽油(見表2)。
2.2.3.2 組織病理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對ACD小鼠耳廓組織的影響見圖4。
圖片
由圖4可知,與陽性對照組相比,3組活性成分處理組ACD小鼠的耳廓腫脹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,角鯊烯組和生育酚組效果更佳,與2.2.2結果類似,這兩組ACD小鼠耳廓組織的腫脹,炎癥細胞浸潤癥狀得到明顯緩解。
2.2.3.3 NF-κB表達
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對ACD小鼠耳廓腫脹組織NF-κB表達的影響見圖5。
圖片
由圖5可知,生育酚組和亞油酸組ACD小鼠耳廓腫脹組織中NF-κB陽性表達量低于陽性對照組,但高于陰性對照組,均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二者平均光密度分別較陰性對照組增加了13.55%和12.64%。角鯊烯組小鼠ACD的耳廓組織中NF-κB陽性表達量顯著低于陽性對照組,與陰性對照組無顯著差異。
不同加工方式油茶籽油中,超臨界CO2油茶籽油緩解ACD小鼠耳廓腫脹效果最佳,實驗表明角鯊烯、生育酚可能是油茶籽油中抗炎的主要作用因子。綜上,外用超臨界CO2油茶籽油治療小鼠ACD效果最佳,超臨界CO2油茶籽油的良好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單一活性成分,而是角鯊烯、生育酚等活性成分的綜合作用結果。以沒食子酸為代表的酚類物質對ACD小鼠抗炎效果作用有限,但不同酚類物質的抗炎效果需進一步確認。

2024 /

08-25

所屬分類:

新聞中心

行業(yè)新聞

相關資訊—